走訪英國三大作家的故居 -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、Dickens 狄更斯與 Roald Dahl
![]() |
(左) 莎士比亞的學校 - King Edward VI School、(中上)莎士比亞出生的房子 - Shakespeare's Birthplace、(中下)Roald Dahl 的原「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、(右上)狄更斯 - Dickens 在這張桌子和椅子上寫下了他多部的名著,包括《A Tale of Two Cities - 雙城記》、(右下)Roald Dahl 名作《Matilda》的塑像及其「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 |
莎士比亞 / 莎翁 - William Shakespeare(1564-1616年),被譽為是最偉大的英語作家、詩人和劇作家,是文學界的大文豪。「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」《A Tale of Two Cities - 雙城記》作者 - Charles Dickens 狄更斯(1812-1870年),也被認為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英國小說家之一。他是 19世紀最早用人性筆觸,描繪當時英國城鄉的社會問題,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低下階層,開拓社會改革的道路。而 Roald Dahl 則一共寫了 21個兒童故事,並被翻譯成 68種語言,其圖書均在世界各地出版!憑藉其 3億冊圖書的銷量,並在全球以每 2.5秒便售出一本新書呢!在圖書以外,Roald Dahl 的故事系列更透過戲劇、電影、娛樂等創新領域的發展!
就讓我們今次,走訪一下英國三大作家的故居!
1. 莎士比亞的出生地 - Shakespeare's Birthplace:
![]() |
莎士比亞出生的房子 - Shakespeare's Birthplace |
莎士比亞 - William Shakespeare 出生於 1564年 4月,最常認定是 4月 23日。
莎士比亞的父親 - John Shakespeare 原本是一名農民,1551年從附近的 Snitterfield 村搬到 Stratford-upon-Avon,並成為一名成功的手套製造商人,以及鎮議會的一名官員。他便在這座房子裏生活和工作。1557年左右,他與當地的貴族 - Mary Arden 相識並結婚。莎士比亞其後於 1564年出生,是他們八個孩子中的第三位。
其後於 1582年,18歲的莎士比亞與 Anne Hathaway 結婚。這對年輕夫婦也繼續與父母一起住在這間房子裏,他們的孩子 Susanna、Judith 和 Hamnet 也在這座房子裏出生。直到 1597年他們便遷往 - New Place 的新家。
![]() |
房子的大廳 |
![]() |
莎士比亞被認為出生於一樓的房間 |
1568 年, John Shakespeare 成為 Stratford 的市長,是該鎮由選舉產生的最高職位。正是由於他父親擔任市長,莎士比亞便有幸進入當地的文法學校 - King Edward VI School 學校,開始接受教育。
![]() |
昔日的橡木桌、羽毛筆、墨水瓶(以動物角製成)、及 Hornbook 手冊 |
這座半木造的房子最初被分為兩部分,以便莎士比亞的父親能夠在同一處所內開展業務。
小屋在建築學上並不算突出,在木框架周圍用上荊條和塗抹物建造,是典型都鐸時代 - Tudor 的建築。屋內採用了當地森林的橡木和藍灰色的石頭建造,而大型壁爐則由磚塊和石頭組合製成。屋子的底層舖有石地板。
建築物的原本平面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,從西北到東南。底層包括一個有壁爐的客廳、一間帶有大平爐的相鄰大廳、一條交叉通道,最後是一間可能是 John Shakespeare 的工作室。
![]() |
John Shakespeare(莎士比亞父親)的手套製作工坊 |
而一樓則有三個房間,從大廳通過樓梯進入。傳統上,客廳上方的房間是產房。
![]() |
一樓的三個房間 |
![]() |
一樓以精美彩繪布料布置的房間 |
房子後面的庭牆花園,現也種植了莎士比亞時代常見的花卉和草藥。
![]() |
庭園花園正演出着莎翁著名的劇目 |
其後 John Shakespeare 於 1601年去世,作為倖存的長子,莎士比亞便繼承了這座房子。因他們一家已遷往 - New Place 的新家,於是他便將主屋旁邊的兩房小屋租予他的妹妹 Joan。而屋子的其餘部分則租給了一家旅館,名為 Maidenhead(其後更名為 Swan & Maidenhead Inn 旅館),並一直營業到 1847年。
![]() |
房子在西北端建造了一座獨立的單座房屋,稱為 Joan Hart 小屋(莎士比亞的妹妹),並在後面加建了廚房 |
1616年莎士比亞去世後,他將財產留給了他的大女兒 Susanna。而 Susanna 去世後,又將產業留給了她唯一的孩子 Elizabeth。之後儘管 Elizabeth 結過兩次婚,但亦沒有孩子。1670年她去世後,莎士比亞的直系血統亦就此結束了!(莎士比亞的兒子 Hamnet 於 11歲時已去世,而其另一女兒 Judith 與酒商 Thomas Quiney 的三個兒子死前都沒有結婚,亦沒有孩子。)而這座房產便傳給了莎士比亞的妹妹 - Joan Hart 的後裔。其後 Hart 家族一直擁有這座房子,直到 1806年將其出售給屠夫 Thomas Court。1846年,Thomas 的遺孀去世後,整個產業又再被出售。
為了拯救莎士比亞出生的建築物,在狄更斯 - Charles Dickens(詳文)的支持下,發起了一場公眾運動。該房產於 1847年由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信託基金以 £3,000英鎊在拍賣會上購下,從那時起信託基金便正式管理着這所房子了。
地址:Henley St, Stratford-upon-Avon, Warwickshire, CV37 6QW, U.K.
![]() |
Stratford-upon-Avon 市中心 Henley Street 的莎士比亞像(中)、與(右)莎士比亞出生的房子 |
而 Stratford-upon-Avon 亦是莎士比亞 / 莎翁 - William Shakespeare 出生、成長、上學、認識其妻子、及最後安息下葬的地方。區內還有他的新家 - New Place 遺址、他曾就讀的學校 - King Edward VI School 學校 - Shakespeare's Schoolroom & Guildhall、其妻之家 - Anne Hathaway's Cottage、以及 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 莎士比亞劇場,最後還有莎翁安息的下葬地 - 聖三一教堂 Holy Trinity Church。
![]() |
(左)莎士比亞的家 - New Place 的遺址以及旁邊的 Nash's House(莎士比亞孫女的家)、(右)New Place 大宅的原貌(莎士比亞從 1597年到 1616年居住於此,並在這兒去世) |
![]() |
花園內的 Mulberry Tree - 據說是莎士比亞親手種植的桑樹的後代 |
![]() |
(左)由於父親為市長的身份,莎士比亞便有幸入讀當地的 Grammar School 文法學校 - King Edward VI School 愛德華六世國王學校、(右上)莎士比亞學生時代的都鐸教室及(下)都鐸教室 |
![]() |
莎士比亞妻子之家 - Anne Hathaway's Cottage |
![]() |
聖三一教堂 - Holy Trinity Church 為莎士比亞出生洗禮(1564年 4月 26日)與埋葬(1616年 4月 25日)的地方 |
![]() |
莎士比亞之墓(圖片來源:聖三一教堂)(教堂免費進入,墓地雖另繳 £4 參觀) |
入場費(提前預約較佳):
若想花一天時間參觀三所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管理的房產,包括 - (1) 莎士比亞的出生房子 - Shakespeare Birthplace、以及莎翁曾居住並在那裏去世的 - (2) New Place 和遺址旁的 Nash's House、還有 (3) Anne Hathaway's Cottage - 莎士比亞妻子婚前與家人的住所:
成人 £27、兒童 £13.5、家庭(2名成人和 3名兒童)£67.5(門票有效期 12個月可再訪參觀)
單一 - (1) 莎士比亞的出生地 - Shakespeare's Birthplace:
成人 £20、兒童 £10、家庭(2名成人和 3名兒童)£50
(1) 莎士比亞的出生地 - Shakespeare's Birthplace + (4) 其學校 - Schoolroom Ticket:
成人 £28.5、兒童 £16.5
(- 持卡兒童可免費入場)
門票預訂及網址:https://www.shakespeare.org.uk/visit/plan-your-visit/house-ticket-prices/
![]() |
(參觀全文:莎士比亞的故鄉 - Stratford-upon-Avon @Warwickshire)
2.「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」《雙城記》作者 - Charles Dickens 倫敦故居:
![]() |
(左上)Charles Dickens - 狄更斯的著作《A Tale of Two Cities - 雙城記》及《Oliver Twist - 苦海孤雛》、(中)Dickens 的肖像、(左下)及(右)Dickens 在這間書房 / 書桌上寫下其多部名著 |
「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」《A Tale of Two Cities - 雙城記》作者 - Charles Dickens 狄更斯,為紀念這位英國大文豪於 1837年至 1839年 12月曾居住於倫敦的大宅,其故居於 1925年正式改建成 - Charles Dickens Museum 博物館,予遊人參觀。
1836 年 Charles Dickens 與妻子 Catherine Hogarth 在倫敦 Chelsea 的 St. Luke's Church 教堂結婚,並於 1837年他們帶着長子遷入這兒居住。作為一位正在上位的新晉作家,Dickens 隨後更在這裏寫下《Oliver Twist - 苦海孤雛》、《Nicholas Nickleby - 少爺返鄉》、《The Pickwick Papers》等幾部著名的小說!
![]() |
置於飯廳的 Charles Dickens 半身石膏像,是根據原 1842年 Henry Dexter 製作的雕塑(現已遺失)再鑄造而成 |
五層樓高的博物館展現了 Dickens 一家人當時的生活,館內藏有超過 10萬件與 Dickens
相關的藏品,包括手稿、插圖、作品的初版等,還有 Dickens 穿過的禮服、用過的手杖等個人物品。還有 Dickens
家庭的油畫、傢具和裝飾,以及其妻的首飾,其中更有他用以寫下多部文學巨著的書桌和椅子呢!當他帶着家人搬離這個家的時候,他已經是一個文學界的大文豪了!
![]() |
樓高五層、喬治建築(Georgian)風格的 - Charles Dickens 倫敦故居博物館 |
![]() |
地下的 - Dining Room 飯廳、(左)西班牙桃花心木餐具櫃,其後 Dickens 在他後來 30多年的所有居所中都繼續使用它 |
![]() |
(左)飯廳中的古老大鐘原由旅館老闆 Moses Pickwick 擁有,為 Dickens 第一本小說《The Pickwick Papers》的靈感來源 |
![]() |
Morning Room 起居室中 - Samuel Laurence 於 1837-38年繪畫的 - Charles Dickens 和其妻子 Catherine Hogarth 的畫像 |
![]() |
Basement 地牢的 - Kitchen 廚房 |
![]() |
Wash House 洗衣房 -(左)維多利亞時代的木製洗衣盆和工具、(中)煲熱水的銅鍋、(右)供水的水泵 |
![]() |
First Floor 1 樓的 - Drawing Room 客廳,晚餐後,Dickens 會和他的客人聚集在客廳 - Drawing Room 裏談天、喝酒和消遣。而這裏也是他預演朗讀其小說的小舞臺呢! |
![]() | |
客廳內 - 還有附流蘇飾邊的閱讀桌,是 Dickens 設計的。1867 年他在向公眾朗讀自己的作品時使用了這張桌子,並帶着它去美國進行了閱讀之旅 |
![]() |
1 樓 - Dickens's Study 書房的書桌上放着(左至右)- 陶瓷瓶、墨水瓶和羽毛筆、鍍金雪茄盒、Wedgwood 陶瓷火柴盒、及 Dickens 於 1842年首次前往北美收到的銀杯等個人物品 |
![]() |
書房內 -(前)Dickens 珍貴的書寫書桌和椅子、(後)書柜裏裝滿了大量 Dickens 的藏書及其小說的手稿 |
書房內的書寫桌椅,是 Dickens 在他最後於 Kent 的家 - Gad's Hill Place 的。博物館於 2015年購下了這張別具紀念價值的珍貴書桌和椅子,並放在這倫敦故居的書房內。Dickens 在這張桌子和椅子上寫下了他後來的許多作品,包括《A Tale of Two Cities - 雙城記》、《Great Expectations》和《Our Mutual Friend》!
![]() |
Second Floor 2 樓 - Dickenses' Bedroom 主人房 |
住在這裏時,Dickens 的妻子 Catherine Hogarth 生下了 Mary 和 Katey(到了 1852年他們共育有十個孩子)。雖然其後 Dickens 與 Catherine Hogarth 於 1858年分居,但當他倆住在這公寓時,關係還是很和諧的,並共用這間睡房。
![]() | |
木製馬桶椅 - 是 Dickens 在他最後於 Kent 的家 Gad's Hill Place 使用的。馬桶中央的蓋子遮蓋着夜壺,它被放在睡房裏,以便主人晚上上廁,並於早上由僕人清空。 |
![]() |
睡房旁的衣帽間 - Dickens' Dressing Room |
![]() | ||||
Dickens 妻 Catherine 妹妹 Mary Hogarth 的睡房(那個年代,妻子的未婚姊妹通常會與新婚的姊妹夫婦一起生活,以提供協助。)唯就在他們搬進這公寓後僅六週,年僅 17歲其的 Mary 突然去世,使得整個家庭突然間崩潰了! |
![]() |
Third Floor 3 樓 - Nursery & Servant's Bedroom 小孩與工人的房間 |
![]() |
Daniel Maclise 於 1841 年為 Dickens 的孩子們繪畫的肖像 |
3 樓 - 有關 Dickens 的童年與其父親的展覽:
![]() |
Samuel Haydon 創作的 John Dickens(Charles Dickens 父親)的半身石膏像 |
Dickens 的父親為 John Dickens、母 Elizabeth Barrow。Charles Dickens 在家中八名子女中排行老二。五歲時,其家遷居 Chatham,十歲時搬至倫敦北的 Camden Town。
Dickens 十二歲時,由於父親的債務問題,一家人要入住 Marshalsea 債務人監獄。在遠房親戚轉介下,Dickens 開始在倫敦的 Warren's 鞋油廠當童工,為玻璃瓶貼標籤。此段經歷讓其備嘗艱辛、屈辱,看盡人情冷暖,促使他往後的作品多有所關注社會底層的生活苦況。儘管幾年後,Dickens 的家境因為一筆遺產而有所好轉,但整體而言,他並未能接受完整而良好的正規教育。
其後 Dickens 轉入報社擔任記者,專門報導英國下議院的政策辯論,並遊歷英倫採訪各種選舉活動。此時期,他開始在各刊物上發表文章,此後集結為《Sketches by Boz》出版,是他首部散文集。隨後他更在這大宅中寫下描寫當時英國城鄉社會問題的《The Pickwick Papers》,更因此一舉成為了著名的作家!而其父 John Dickens 最終亦回到了倫敦,還在 Charles Dickens 創辦的報紙《Daily News》報館裏工作呢!
![]() |
Dickens 的名著《A Tale of Two Cities - 雙城記》及《Oliver Twist - 苦海孤雛》 |
雖然其後 Dickens 與 Catherine Hogarth 於 1858年分居。他們於 15年間共育有七子三女十個孩子,他也提及這讓他帶來了種種沉重的責任和經濟上的擔憂。之後還有更多關於 Dickens 和 Ellen Ternan,以及他與 Catherine 的妹妹 Georgina Hogarth 是其外遇等的傳聞 ...
然而 Dickens 也曾在這兒寫下:「在那段時期,即使我變得富有和出名,也永遠不會像和 Catherine (Hogarth)在這間小公寓裏那麼快樂!」
地址:48 Doughty Street, London, WC1N 2LX, U.K.
開放時間:週三至週日,上午 10時至下午 5時(最後入場時間為下午 4時)
入場費:£12.5(成人)、£7.5(6-16歲小童)
(BBC Blue Peter Badge Holder - 持卡兒童可免費入場)
(參觀全文:「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」《雙城記》作者 - Charles Dickens 倫敦故居)
![]() |
博物館內的紀念品書店 |
3. 走進童話的國度 @Roald Dahl 博物館故事中心:
![]() |
Roald Dahl 名作《Matilda》的塑像(左)、及其「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(右) |
「Roald Dahl Museum & Story Centre - 博物館故事中心」位於 Buckinghamshire 郡的 Great Missenden 村。著名的兒童和短篇小說作家 - Roald Dahl,在鎮內的「Gipsy House - 吉普賽之家」生活了 36年,直到 1990年去世。博物館則坐落在鎮上市中心的 High Street ,一座前古老的客棧和院子裏,並於 2005年向公眾開放。
Roald Dahl 曾是一名間諜、王牌戰鬥機飛行員、朱古力歷史學家和醫學發明家。他的第一個靈感時刻,來自於他在寄宿學校時,當地一家朱古力工廠邀請學生試用新的朱古力棒 - 於是 35年後,其大作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面世了!
其後他繼續寫了更多的故事,包括《Matilda》、《BFG - 吹夢巨人》和《Fantastic Mr Fox》等。這些著名的故事都是他在位於 Great Missenden 家,後花園的一間小屋「Writing Hut」裏完成的。博物館更把其「 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搬到中心內展出呢!
![]() |
Roald Dahl Museum & Story Centre 博物館故事中心入口 |
![]() |
館內各展區 |
中心內的展館,主要講述 Roald Dahl 生平的故事和小趣等。館內分為多個展區,以展示 Roald 不同時期傳奇的一生。展館內還陳列出,經改編其作品的戲劇、電影海報、以及各式各樣的展品等。
Boy Gallery - 童年的啟發:
中心的首個展館,是有關 Roald Dahl 的童年及如何為他帶來往後的啟發。
![]() |
以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為設計的「Boy Gallery」展館門口 |
Roald Dahl 出生在 Wales 的 Cardiff(詳文),父母是富裕的挪威移民,而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英格蘭度過。1920年,Roald 三歲時,他的姐姐 Astri 因闌尾炎去世,享年七歲。幾週後,他的父親也因肺炎去世,享年 57歲。而那年年尾,他最小的妹妹出生了。唯他的父親亦留下很多遺產給他們,評估為 158,917英鎊(相當於 2021年的 6,791,035英鎊!)他的母親決定留在英國,而不是返回挪威與親戚住在一起。因為她的丈夫希望孩子,能在他認為世界上最好的英語學校裏接受教育。
Roald 最初就讀於 Llandaff 的 The Cathedral School 學校。8歲那年,他和四個朋友放了一隻死老鼠在「吝嗇又討人厭」的 Mrs. Pratchett 太太店中的一罐 Gobstopper 糖果內!校長為此打了他們一頓。五個男孩將他們的惡作劇命名為「1924年老鼠大陰謀」。Gobstopper 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,英國學生最喜歡的糖果。Roald 亦虛構了一款叫「Everlasting Gobstopper」的糖果,並出現在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的故事內。而 Mrs Pratchett 太太則啟發了他在《Matilda》中,塑造了殘酷的女校長 - Miss Trunchbull 的角色。
![]() |
八歲的 Roald 與他四個朋友的「1924年老鼠大陰謀」惡作劇 |
之後 Roald 轉校到 Weston-super-Mare 的 St Peter's 寄宿學校,因為他的父母希望他在英國公立學校接受教育。他需乘坐橫跨 Bristol Channel 海峽的定期渡輪,往返學校與家。Roald 在 St Peter's 寄宿學校的時光並不愉快,他非常想家。並每週都寫信給母親,但他從不向她透露他的不快。
1929年 13歲的 Roald 到了 Derbyshire 郡的教會學校 Repton School 就讀。但他卻不喜歡學校的欺凌文化,校內允許老師和高年級的男學生,傷害年幼的男孩!這甚至讓他「對宗教甚至上帝產生了懷疑」!
Roald 非常高,成年後達到 6尺 6寸(1.98 米!)他參加的運動包括板球、足球和高爾夫球,並被任命為壁球隊隊長。除了對文學充滿熱情外,他還對攝影產生了興趣,並經常隨身攜帶着相機。
![]() |
朱古力公司的試食,啟發了 Roald 其後寫下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 |
在 Repton 學校的日子裏,Cadbury 朱古力公司偶爾會把幾盒新出的朱古力送到學校,讓學生們試食。Roald 便夢想發明一種新的巧克力棒,贏得 Cadbury 先生的讚賞。這啟發了他,於 1964年寫下他的第三本兒童讀物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,並在其他作品中,也常常提及到朱古力呢!
Solo Gallery - 傳奇的人生:
![]() |
Roald Dahl 的「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 |
Solo Gallery 展館,是有關 Roald Dahl 成年後的傳奇人生 ...
畢業後,Roald 於 1934年加入了蜆殼石油公司。在英國受訓兩年後,他先後被派往非洲多國,更遭到眼鏡蛇、獅子和其他野生動物的襲擊!
![]() |
Roald 曾在蜆殼石油公司的非洲支店工作 |
其後在二戰期間,他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。唯在一次失誤的飛行任務中,他受過重傷!雖然當時他已成為空軍上尉,也因此而退役。並被調往美國華盛頓,開始為同盟國撰寫文宣。其後他更成為了間諜!戰爭結束後,Roald 於 1946年以少校的階級退役。
![]() |
6尺 6寸高的 Roald(左)的身高比例、他曾加入英國皇家空軍,並成為空軍上尉! |
Roald 曾與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的美國女演員 Patricia Neal,共度了 30年(1953年-1983年)的婚姻生活。他們有 5個孩子,唯長女於 7歲時死於麻疹,而三子也於 4個月大時遇上嚴重的意外,幸而最後康復並長大成人。其後其妻在懷著第五個孩子時,亦曾三度中風!尤幸中風一年後,亦慢慢地康復過來。然而他們在 1983年離婚。Roald 其後娶了 Felicity Crosland,直至他的離世。
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:
展館內還陳列出,經改編其作品的戲劇、電影海報、及各樣有關的展品等 。其中,更有著名的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,多年來兩度被改編成真人版電影的海報、物品。
![]() |
Tim Burton 導演與 Johnny Depp 版本的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 |
據報,電影導演 Tim Burton 來到 Roald 的故居 - 吉普賽之家(Gipsy House),為他的電影做研究時,對 Roald 的故居有着強烈的反應,更一度在草坪上哭了呢!
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:
Solo Gallery 展館內,更陳列着由 Roald 在「吉普賽之家(Gipsy House)」故居的花園,搬到博物館中的「 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!
![]() |
Roald Dahl 的原「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 |
小屋的創建靈感,來自於 Roald 在 1950年代,他拜訪了威爾斯詩人 Dylan Thomas。他在位於Carmarthenshire 郡 Laugharne 小鎮,船屋附近的一間寫作小屋裏寫作。於是 Roald 便找來當地一建築商,於「吉普賽之家(Gipsy House)」的花園裏,重建了一間屬於他的「寫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。
Roald 在 1979年 BBC Radio 4 的節目訪問中,曾描述他的小屋為:「My Little Nest、My Womb」!
![]() |
「創作小屋 - Writing Hut」內的陳設依舊 |
自 Roald 於 1991年去世以來,小屋內的陳設一直也沒有改變。油漆剝落和褪色,看起來像一個「破舊棚子」的小屋,幾乎總是拉著窗簾,唯一的光線來自一盞斜角燈。屋內大部分的空間,都被 Roald 的綠色靠背扶手椅佔據了。他坐在扶手椅上寫作,而書寫板則擱在一捲硬紙管上。他還會把腿擱在一個舊手提箱上,並用睡袋蓋在上面取暖。這張椅子以前是屬於 Roald 母親的,唯他在椅背上開了一個洞,以減輕其因二戰時受傷,坐在椅上背部的膿腫帶來的疼痛。
屋內的桌子上放着各種物品,包括一團重 310克 - Roald 用吃完的朱古力包裝紙壓碎的銀箔紙球、一架 Roald 曾駕駛的 Hurricane 戰鬥機的銅製模型、和在換髖關節手術後他的髖骨!還有一個裝滿了鉛筆的杯子、以及一個印上 R. DAHL 字樣的清潔刷。書籍和文件櫃則在他扶手椅的另一邊。
The Story Centre:
Story Centre - 則是一個專為兒童而設的互動遊戲展館。
![]() |
Story Centre - 設有專為兒童而設計的多項互動遊戲 |
![]() |
有關《BFG - 吹夢巨人》的互動遊戲 |
![]() |
《Fantastic Mr Fox》的模型 |
在 Roald 書中一常有的角色,是一個肥胖的小孩,如《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- 朱古力獎門人》的 Augustus Gloop、《The Witches》的 Bruno Jenkins 和《Matilda》的 Bruce Bogtrotter。不過這也有一位例外 -「巨大」的 Aunt Sponge 要角,則出現在《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》中。
Roald 的母親常常給他和他的姊妹們說故事。很多有關挪威傳說中的巨人及虛構的情節,也因此會出現在他的兒童文學作品裏,如《BFG - 吹夢巨人》這巨人的角色。
然而所有 Roald Dahl 故事的核心,均致力推動年輕人的積極及潛能,並宣揚善良的信息。
![]() |
多個 Roald 著作的角色 |
![]() |
Roald 叢書中,多個角色扮演的戲服,可給孩子們試穿 |
二樓的展館:
二樓的活動室,主要是給學校和學生,參觀博物館故事中心期間借用來進行學習討論的。並以《Matilda》的課室設計為藍本。
![]() |
活動室以《Matilda》中 -「Crunchem Hall Primary School」的課室作設計 |
![]() |
Upper Babbling Room 活動室 |
![]() |
《Matilda》的電影海報 |
地址:81-83 High Street, Great Missenden HP16 0AL, U.K.
開放時間:星期四至日(假期為星期二至日)、上午 10時至下午 4時 30分(最後入場時間為下午 3時 15分)
入場費:£11.95(成人)、£9.95(5 -18歲)、5 歲以下免費(門票包括全年可再次免費入場)
(BBC Blue Peter Badge Holder - 持卡兒童可免費入場)
(參觀全文:走進童話的國度 @Roald Dahl 博物館故事中心 - Buckinghamshire)
![]() | |
博物館的紀念品店內售賣着有關 Roald 各故事作品中,多款角色的商品與紀念品。當然還有 Roald Dahl 的著作叢書! |
此外還有位於倫敦北的 Hampstead ...
位於倫敦北的 Hampstead Heath,Parliament Hill 路的公園入口處,是名著《Animal Farm》、《1984》的作者,George Orwell 的故居!
![]() |
名著《Animal Farm》、《1984》的作者 - George Orwell 的故居 |
地址:77 Parliament Hill, London NW3 2TH, U.K.
Isokon Flats 公寓大廈:
![]() |
建於 90年前,簡約主義的 Isokon Building 公寓大樓 |
![]() |
暢銷偵探小說作家 - Agatha Christie 和她的考古學家丈夫也是 Isokon 的住客 |
Hampstead 還有 Isokon Building 公寓大樓,於 1941年至 1947年間,是暢銷偵探小說作家 - Agatha Christie 和她的第二任丈夫、考古學家 - Max Mallowan 的家。在 Isokon 的日子,是 Agatha 一生中多產的時期,當時她寫了幾部著名的小說、戲劇和她的自傳。
地址:Lawn Rd, London NW3 2XD, U.K.
(參觀詳文:文青父母必到 - 倫敦北 Hampstead)
![]() |
從 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 莎士比亞劇場的塔頂眺望 Stratford-upon-Avon 的迷人景致! |
(@Summary 系列 五)
延伸閱讀:
走訪英國四大偉人的故居 - Churchill 邱吉爾、Darwin 達爾文、Newton 牛頓 與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
遊走 - 邱吉爾 Churchill 府邸、與 Darwin 達爾文故居 @Kent
帶孩子探索「牛頓蘋果樹下」的奧秘 @Woolsthorpe Manor - Lincolnshire
莎士比亞的故鄉 - Stratford-upon-Avon @Warwickshire
Hever Castle - Henry VIII 第二任皇后 Anne Boleyn 的城堡 @Kent
海邊山城、歷史重鎮 - Hastings @East Sussex
走到英倫南邊端 @Seven Sisters - 白崖海岸 @East Sussex
傳奇國王 Henry VIII 的皇宮 - Hampton Court Palace @Richmond - London
小朋友免費入場的 - London Transport Museum 交通博物館
倫敦的 Kew Gardens - 邱園 @Greater London
有趣的 Milton Keynes Museum @Buckinghamshire
走進童話的國度 @Roald Dahl 博物館故事中心 - Buckinghamshire
火車控必到!全球最古老微縮影火車小鎮 - Bekonscot Model Village & Railway @Buckinghamshire